水稻側深施肥是機插秧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夠在插秧的同時實現(xiàn)精準、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化肥減量增效的主推技術之一。為加快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技術概述
水稻側深施肥通過在插秧機上加裝側深施肥裝置,在機插秧的同時,把肥料均勻、定量地施入秧苗根側3—5cm、深度4—6cm的位置,并覆蓋于泥漿中,避免肥料漂移,促進秧苗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水稻側深施肥充分發(fā)揮農機農藝融合優(yōu)勢,插秧施肥同步進行,能夠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縮短緩苗期、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水稻產量的同時,減少施肥次數和肥料用量,降低人工投入和養(yǎng)分損失,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和農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
二、技術要點
培育壯秧
根據機插秧要求選用規(guī)格化毯狀帶土秧苗,一般秧苗葉齡2—3.5葉,秧齡北方20—40d、南方15—25d,苗高10—20cm。秧苗應敦實穩(wěn)健,有彈性,葉色綠而不濃,葉片不披不垂,莖基部扁圓,須根多,充實度高,無病蟲害。防止秧苗枯萎,做到隨起、隨運、隨插。
田塊耕作
1.整地作業(yè)
(1)秸稈還田
前茬物秸稈切碎均勻拋撒還田,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留茬≤15cm,秸稈切碎長度≤10cm,秸稈切碎合格率≥90%,拋撒均勻度≥80%。高留茬和粗大秸稈應用秸稈粉碎還田機進行粉碎后再耕整田塊。前茬是綠肥的,要適時耕翻上水漚至腐爛。
(2)整地要求
采用犁翻整地的,秸稈殘茬埋覆深度15—25cm,漂浮率≤5%;采用旋耕整地的,秸稈殘茬混埋深度6—18cm,漂浮率≤10%。耕整后地表平整,無殘茬、雜草等,田塊內高低落差≤3cm,無大塊田面露出。
2.泥漿沉實
沉實時間根據土壤性狀和氣候條件確定,一般北方一季稻區(qū)沙土泥漿沉實1—2d,壤土沉實3—5d,黏土沉實5—7d;南方稻麥、稻油輪作區(qū)沙土泥漿沉實1d左右,壤土沉實2—3d,黏土沉實3—4d。沉實程度達到手指劃溝可緩慢恢復狀態(tài)即可,或采用下落式錐形穿透計測定土壤堅實度,錐尖陷深為5—10cm,泥腳深度≤30cm。
肥料選用
1.肥料品種
宜選用氮磷鉀配比合理、粒型整齊、硬度適宜的肥料。采用一次性施肥的,宜選用含有一定比例緩控釋養(yǎng)分的專用肥料;采用基追配合施肥的,可選用普通配方肥或復合肥料。
2.肥料要求
肥料應為圓粒型,粒徑2—5mm為宜,顆粒均勻、密度一致,理化性狀穩(wěn)定,硬度宜大于20N,手捏不易碎、不易吸濕、不粘、不結塊,以防肥料通道堵塞。
3.肥料用量
依據品種、目標產量、地力水平等因素制定施肥方案,確定施肥總量、施肥次數、養(yǎng)分配比和運籌比例。一般情況下,側深施肥的氮肥投入量可比常規(guī)施肥減少10%—30%,減肥數量根據當地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實際情況確定。
4.施肥次數
充分發(fā)揮水稻側深施肥高效、省工的特點,一般采用一次性施肥或一基一追方式。
(1)一次性施肥
充分考慮氮素釋放期等因素,選用含有一定比例緩控釋養(yǎng)分的專用肥料,一次施肥滿足水稻整個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
(2)一基一追
做好基肥與追肥運籌,氮肥基蘗肥占50%—70%,追肥占30%—50%,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差,可一次性施用;鉀肥可根據土壤質地和供肥狀況,選擇一次性施用或適當追肥。
機械選擇
1.機械類型
選用帶有側深施肥裝置的施肥插秧一體機或者在已有插秧機上加掛側深施肥裝置,主要分為氣吹式和螺旋桿輸送式兩種類型。
2.機械要求
側深施肥裝置應可調節(jié)施肥量,量程需滿足當地施肥量要求,能夠實現(xiàn)肥料精準深施,落點應位于秧苗側3—5 cm、深4—6 cm處,通過刮板增強覆蓋效果。
作業(yè)程序
1.機具調試
(1)機具檢查
作業(yè)前應檢查施肥裝置運轉是否正常,排肥通道是否順暢,氣吹式施肥裝置須檢查氣吹機氣密性。機具各運行部件應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xiàn)象,并進行開機試運轉。
(2)肥料裝入
除去肥料中的結塊及雜物,均勻裝填到肥箱中,蓋上箱蓋。裝入量不大于側深施肥機最大裝載量,蓋上防雨蓋。裝肥過程中應防止混入雜質,影響施肥作業(yè)。
2.施肥量調節(jié)
施肥量按照機具說明書進行調節(jié),調節(jié)時應考慮肥料性狀及田塊打滑對施肥量的影響,調節(jié)完畢應進行試排肥。試排肥應采用實地作業(yè)測試,正常作業(yè)50m以上,根據實際排肥量對側深施肥機進行修正。
3.插秧施肥作業(yè)
(1)作業(yè)條件
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水稻品種熟期合理確定插秧時期,適時早插。插秧時要求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2℃,避開降雨以及大風天氣。薄水插秧,水深1—2cm。
(2)插秧要求
根據水稻品種、栽插時間、秧苗素質等確定栽插穴距、取苗量及橫向取苗次數,并通過株距調節(jié)手柄、縱向取樣量與橫向取樣量進行調節(jié)。側深施肥栽培密度一般應比常規(guī)施肥栽培密度減少l0%,低產或稻草還田、排水不良、冷水灌溉等地塊栽培密度與常規(guī)施肥一致。機插秧苗應穩(wěn)、直、不下沉,漏插率≤5%,傷秧率≤5%,相對均勻度合格率≥85%。
(3)插秧施肥操作
作業(yè)起始階段應緩慢前行5m后,按照正常速度作業(yè);中途停車、轉彎掉頭應緩慢減速,避免發(fā)生危險和施肥不均勻。肥料顆粒進入排肥管后通過風機或機械擠壓進行強制排肥,定量落入由開溝器開出的位于秧苗側邊3—5cm、深度為4—6cm的溝槽內,經刮板覆蓋于泥漿中。此時插秧機亦同步插秧。熄火停車應提前1min緩慢降低前進速度,直至停車。
(4)作業(yè)保障
①作業(yè)過程中,應規(guī)范機具使用,注意操作安全。
②施肥作業(yè)中應避免緊急停止或加速等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停機檢修。
③調整好株行距,勻速前進,避免傷苗、缺株和倒苗。根據作業(yè)進度及時補充秧苗和肥料。
④受施肥器、肥料種類、作業(yè)速度、泥漿深度、天氣等因素影響,應隨時監(jiān)控施肥量,適時微調。
⑤當天作業(yè)完成后,應及時排空肥箱及施肥管道中的肥料,做好肥箱、排肥、開溝等部件的清潔。
田間管理
1.養(yǎng)分管理
插秧后注意監(jiān)測水稻長勢和營養(yǎng)狀況,根據肥料運籌適時、適量追肥,保障養(yǎng)分供應。
2.水分管理
插秧后保持水層促進返青,分蘗期灌水3—5cm,生育中期根據分蘗、長勢及時曬田,曬田后采用淺、濕為主的間歇灌溉方法。蠟熟末期停灌,黃熟初期排干。
3.病蟲害防控
以選用抗(耐)病蟲品種、建立良好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培育健康水稻為基礎,采用生態(tài)調控和農藝措施,增強稻田自然控害能力。優(yōu)先應用綠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蟲發(fā)生基數,合理安全應用高效低風險農藥預防和應急防治。
來源 | 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yè)農村部科學施肥指導專家組
|